党支部,各部门:
为进一步加大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的力度,及时准确地宣传报道各单位(部门)在学院改革发展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,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各单位(部门)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,有关新闻
事件、重要活动要在发生的第二个工作日17时前将新闻稿件、新闻图片报送至党委宣传部。
二、各单位(部门)有关重要新闻事实发生前,须将活动计划或方案以电话或IMO方式向党委宣传部通报。党委宣传部视情况协调相关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报道。
三、各单位(部门)要指定专门的宣传报道员负责新闻和信息报送工作。宣传报道员要积极履行职责,不漏报重要新闻和信息;在报送新闻或信息(含图片)时,相关单位(部门)负责人须认真审核新闻事实、有关数据、文字及标点。
因对稿件审核把关不严格造成的后果由供稿单位负责。
四、各单位(部门)每月至少报送2条新闻宣传信息。各系(部、院)侧重于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的进展、成绩和发展动态,各职能部门侧重于重点工作推进和有影响的工作实绩等。
五、宣传部负责对具有新闻宣传价值的信息向各单位(部门)进行约稿。
六、学院每月对各单位(部门)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及发布情况
在IMO上通报。并将其作为年终部门考核指标项。
附件:新闻稿件写作及报送规范
附件
新闻稿件写作及报送规范
1.写作新闻稿件,基本要素要正确、完整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什么事、为什么、怎么样。时间要素只写几月几日,一般情况下不写年、上午、下午、几点几分(除非特别需要)。活动地点只写到系(部、院)、会议室(实验室、实训室)、教学楼、操场即可。新闻的行文顺序不必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,要考虑何为重点内容和主要内容。如某会议先传达上级文件精神,后面多位领导讲话提出要求,应抓住重点,按重要程度排列先后顺序。
2.新闻报道要让客观事实来说话,通过一定的技巧,把真实的事件表达清楚,让读者明白你要传达什么信息。信息的传达过程,本身就是表达作者立场的过程,一般尽量避免在新闻末尾增加阐述和总结性质的语言,例如“通过这次活动,如何如何”。也避免在导语中上来就是“为了……为了……为了……”诸多活动宗旨的罗列,活动是否达到好的宗旨,应该以新闻事实说话、让新闻人物说话。例如很多学生活动都写“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”,这种表达宗旨的语句没有任何意义,因为绝大部分学生活动都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。新闻报道要客观,一般使用第三人称。单位名称第一次在稿件正文中出现,应使用准确的全称,之后可以使用规范的简称。一般不要在稿件中使用“我院”、“我系”、“我处”如何如何(需特别使用时除外)。学院名称要规范使用,不用学院名称时,可表述为学院如何如何。
3.报道中提及学院领导讲话时,一般应避免使用“重要讲话”、“指示”等词汇。主要使用“指出、强调、XX说”等中性词汇;稿件中引用学院领导讲话,需经过领导本人过目审阅。在对外交流或就某一事项表达意见,也可用“表示”;报道领导活动的不要使用“亲自”、“亲临”等形容词;报道学院领导与来访客人的见面,避免使用“接见”,而应为“会见”。报道某一新闻事实,一般不要使用“首次”、“第一次”、“首例”等评价和判断性质的词汇,除非经过权威部门、权威专家认定。写作新闻稿件时,要保持客观立场,通过权威部门和专家来说出“首次”如何如何,而不是作者自己认为的“首次”。
4.除全院大型会议(活动)外,一般会议避免使用“隆重、热烈、胜利”之类的词汇。尽量减少会议报道,会议中涉及的事件以及结果可用工作过程中的做法、经验来报道。报道师生活动或其他新闻事实,不得使用“普遍”、“一致”、“最佳”、“最好”、“最著名”、“极大”等带有强烈、主观评价的色彩的词汇。如“同学们一致表示如何如何”此类语句应删除。如稿件确需评价性质的文字,可具体采访某同学,如“某某专业某某班某某同学表示,如何如何”,学生姓名应真实完整。尊重受访者的个人意愿,如受访者不希望出现全名,只出现姓氏也可。
5.全院重要活动和重要工作的新闻,人物姓名一般只写到院级领导。专项工作新闻可酌情出现相关部门负责人或关系重要的人物姓名,如校外来宾出席的会议,可根据需要介绍人物姓名。系部处室的活动,单独介绍人物时,一般只写到中层正、副职。参加会议的人物,一定要区分清楚“出席”和“参加”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。出席: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成员参加会议。参加: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。参加活动的人员,要注意点清各个身份层次,不要造成误解,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,全体教师还是教研室主任,要表达清楚。部门组织的一般会议,如有院领导在会上讲话,部门处级负责人部署工作可提及姓名,其他人布置工作则一律使用“会议要求、会议对XXX进行了部署、会议安排了XXX等工作”等词句。
6.关于人物称谓,一般只在新闻前面首次出现时介绍职务(或职称)、姓名,后面再出现时只写姓名即可。需提及职务的一般应在文稿前部提一次,其后再出现时直称姓名;一般应采取“职务称谓+姓名”的方式,如“院党委书记×××、院长×××、×××系教授×××”等,尽量避免“姓名+职务称谓”和“姓+职务称谓”的方式;特定事件需涉及某人物两个职务称谓时,一般可酌情使用“主职务称谓+兼职务称谓+姓名”的方式;社会知名人士、文教界人士等,在文稿中出现时可适当在姓名后加“先生”、“院士”、“教授”等;新闻稿中一般不在姓名后加“同志”称呼。
7.拟定新闻标题时,要简明扼要,突出要素,表达准确。稿件格式,标题:四号,宋体;内容:小四号,仿宋GB2312,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,段前、段后为0行,行间距1.5倍;署名:(稿件来源:单位(部门)全称撰稿人:XXX 审稿人:单位(部门)负责人)。打印版撰稿人、审稿人同时签字及电子版一并上报。上报图片不要粘贴在word文档中,按jpg格式上报。
中共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
2015年1月7日